從打工到副業——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路
在人生的旅途中,我從打工開始,接著進入公司行號上班,後來嘗試創業,最後又回到公司一邊做副業。
這幾年來,每段經歷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與體悟。
打工族:體驗與挑戰
打工並沒有不好,但多數情況下,工作內容偏向勞力型,並且還要看行業別。
有些老闆或客人會因為你是「打工的」,就不太尊重你。
曾經我在一個大型展覽打工,現場有大量臨時工,
但因為老闆與主管無法有效管理,導致員工被隨意責罵,甚至連他們自己心情都不好,自然也無法善待員工。
如果是小店家的打工,則一切取決於主管或老闆的態度,以及工作環境與內容是否合適,才能決定能夠待多久。
由於打工的流動性高,如果適應力強,這類工作或許能滿足短期需求。
但如果到了40歲以上,社會對打工的刻板印象可能會讓人心生障礙,影響心態與自信。
當初,我為了兼顧手作與收入,也曾找過半天的兼職打工。
然而,多數工作都是輪班制,長時間下來影響精神狀態,導致手作時無法專注。
看似穩定金流的選擇,實際做了才會發現是否適合自己。
上班族:穩定與局限
我當過好幾年的上班族,這種職業最大的優勢就是穩定的薪資收入。
然而,真正的煩惱往往來自於人際關係。
如何與同事相處?如何應對上司?如何處理不公平的待遇?
甚至,有些同事習慣推卸責任,導致工作量不斷累積,讓人倍感壓力。
當然,也要看所處的行業類型。有些工作環境輕鬆活潑,而有些則較為古板,這些都影響著工作體驗。
撇除人際問題,單就工作內容來說,我認為上班族算是最輕鬆的工作之一。
- 不像藍領階級需要耗費大量體力
- 不像打工仔需要不斷更換工作
- 也不像創業者需要煩惱金流
能成為上班族,代表你擁有一個穩定的基礎,某種程度上已經減少了許多煩惱。
然而,對於有創業夢想的人,或是高敏感族群來說,長期待在職場內,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與體制問題,可能會讓人萌生「想要擁有個人空間」的念頭。
創業:自由與挑戰
不論是創業還是成立個人工作室,最直接的挑戰就是——金錢壓力。
今天如果沒人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,首先面臨的就是生存問題。
- 客人太多,忙不過來
- 客人太少,擔心未來
創業者通常是因為想要堅持自己的理念,並將這份熱情傳遞給更多人。
但要讓市場接受,勢必需要時間來經營。
然而,創業最大的優勢就是——你能夠全然投入自己喜歡的事物。
- 你可以選擇製作自己熱愛的商品
- 你可以不斷學習新知,提升自我
熱情,往往是支持創業者撐下去的最大動力。
但在此之前,你必須突破「金錢的心魔」,真正思考自己是否適合這條路。
副業:穩定與挑戰的平衡點
近年來,斜槓成為趨勢,許多人選擇一邊上班,一邊經營副業。
這種模式的優勢是:
- 不用擔心金流,因為正職工作提供穩定薪資
- 可以無壓力地購買材料、報名課程
- 仍然可以享受生活,如喝咖啡、旅遊
但如果你的目標是全職創業,那麼副業可能會變得非常吃力。
- 上班時間固定,只能擠出額外時間創作
- 時間被切得零碎,難以維持專注力
- 有家庭或小孩的話,時間管理更加困難
我創作時,靈感來了就會想要持續下去。
然而,因為上班的關係,經常需要被迫停下來,或者到了夜深不得不休息,避免影響隔天工作。
這種拉扯,讓人非常煎熬。
那麼,哪種選擇最適合自己?
其實,沒有標準答案。
即使我嘗試了這四種模式,至今仍無法確定哪一條路最適合自己,因為這與個性、興趣、身心狀態息息相關。
這就像身心靈的三個面向,當它們達到平衡時,工作才能真正長久地進行下去。
不同的人,會選擇不同的職涯模式:
- 喜歡副業的人,主要是想享受興趣,而不想承擔金錢壓力
- 想創業的人,即使辛苦,也願意嘗試與挑戰
- 選擇打工的人,只想過好日子,不讓家人擔心,且無需過多慾望
- 上班族,享受職場的穩定,並以升遷為目標
要說哪種選擇最好?完全取決於你自己。
不需要去強迫別人接受你的選擇,也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什麼是對的。
很多人總覺得自己走的路最正確,然後批評別人的決定。但人生有太多不同的面向,沒有誰對誰錯。
結語
當下的選擇,只有自己最清楚。
找到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路,才是對自己最圓滿的交代。
如果現在還找不出來,那就回顧自己曾經嘗試過的每一條路,從中學習與成長。
也許,最重要的不是結果,而是這一路上,你有多麼努力。
願我們都能堅持自己的選擇,走向屬於自己的人生。
我們下回見囉^^
0 Comments